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具有指位性与社会性,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1]。历史地名的变迁记录了城市演变、民族变迁的过程
[2],能够为历史发展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3-4]。历史地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信息,是人们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2,5]。研究历史地名信息对合理利用历史地名资源,改善历史地名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地名信息共享根据共享的信息多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名基本信息共享;另一类是地名基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共享。国外地名命名较规则,地名数据库标准和规范较为统一
[6],各种开放的地名数据共享服务主要关注地名基本信息。美国地质勘察局联合地名委员会建立了美国地名信息系统(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GNIS),其本质是包含了地理位置与名称的数据库
[7]。美国国家测绘部门、国家统计署、国家邮政局和美国**等相关机构联合进行数据收集,建立了全球地名地理数据库(GeoNames),地名数据包括坐标、行政区划、邮政编码、人口、海拔和时区等属性
[8]。目前中国已建成的全国1:100万、1:25万、1:5万、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均包含地名数据库
[9],存储和管理了对应比例尺地形图上的各类地名信息,包括政区、居民地、河流、湖泊、岛礁、山脉、沙漠、盆地、自然保护区的名称及属性等
[10]。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成果,中国启动开通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提供地名名称、读音、位置、类别等基本属性信息,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文化属性信息,以及行政区划、界线界桩、地名专用字和专读音等信息
[11]。上述地名信息共享囊括了较为全面的地名基本属性信息,数据量大且分布广泛,也共享了一定的地名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但对于地名相关人事物等地名文化相关信息关注仍然不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场景关系密切
[12],对研究历史沿革和区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数据集不仅共享了历史地名基本信息,也关注了历史地名文化相关信息。
南京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13-14],其城市发展规律及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第一、二批)中的232个历史地名为研究对象,查阅并收集整理了南京出版社2012年版《南京地名大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的历史地名资料,关注历史地名相关信息和文化内涵,建立了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数据集,为研究南京城市发展演变和历史文化提供了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