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科领域基础科学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XXH12504-1-02)”项目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参照国内外有关土壤资源数据库的关系结构
[9-11],建成一个具有空间分布关系和分类层次关系的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根据地点和土壤分类进行查询检索。按照“地点–土种”关系对用户进行导航,即通过“省份->县市名->土种名->土种详细信息”的逻辑层层深入,最终找到用户目标土种的详细信息,包括剖面层次、剖面环境、理化属性等。
数据集由9张表组成:
(1)土类表:收录了广东土壤中的土类名、土纲名、土类描述等信息,数据集录入过程中参照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 17296-2009)对土类名称规范化,并保留原始土类名称。
(2)亚类表:收录了广东土壤中的亚类名,数据集在录入过程中增加了相应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1980)》规范化的亚类名、以及对应的GB17296-2009亚类名。
上述两张表描述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类型关系的分类信息。一个土类有多个亚类,土类与亚类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亚类有多个土种,亚类与土种也是一对多的关系。查询时可按照规范化的土类名称、亚类名称和土种名称依次查询。
(3)土种基本信息表:包括土壤类型名称、一般性描述、分布和地形、面积、成土母质、主要特征、有效土体深度、剖面构型、土壤障碍、生产性能、土地利用等,本数据表内容以文字型为主。
(4)土种典型剖面景观信息表:一个土种有一个典型剖面,该表收录了典型剖面的采集地点、母质、年均温、年降雨量、积温、无霜期、植被、土地利用和主要特征等其他信息。
(5)土种典型剖面发生层表:描述发生层及其特征,一个土种的垂直剖面有多个不同深度的发生层,土种与发生层是一对多的垂直分布关系,本表收录了发生层的土层名称、厚度、开始和结束深度、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以及根系情况等,在数据集录入过程中增加了土层厚度字段,对发生层的厚度作了更详尽的描述。
(6)土种典型剖面理化性质表:收录了典型剖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氮、磷、钾)、颗粒组成、质地、pH等。一个土种有多个发生层,每个发生层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数据集录入过程中增加了对原始数据单位的转换,并保留了原数据单位及其值,以便溯源。
(7)土种统计剖面理化性质表:收录了统计剖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氮、磷、钾)、颗粒组成、质地、pH等。一个土种有多个发生层,每个发生层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数据集录入过程中,本表也同样增加了对原始数据单位的转换,并保留了原数据单位及其值,以溯源。
(8)县(市)名与土种关系表:一个土种可能分布于不同的县(市),一个县(市)可能存在多个土种。这些构成了土壤类型的水平分布关系。为了描述地点与土种之间多对多的关系,构建了地点与土种关系表。该表包括土种ID、土种名称、县市代码、县市名等字段。
(9)县(市)名表:为了方便从广东省各县(市)查询,设计了县市名表,收录了土种分布地点的县(市),并在录入过程中增加了县(市)的行政代码和近似经纬度数据。